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惠州之窗 > 资讯 > 正文

村里的“调研搭子”已上线,党群服务中心这波操作暖到心坎里!

2025-08-07 14:27:18 来源: 阅读:-

大学生下乡调研,最怕啥?摸不清村情、找不着方向、和村民搭不上话......但在不少村子里,这些难题党群服务中心轻松化解。近日,来自广州新华学院医路向阳突击队(以下简称“突击队”)的大学生走访调研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的光镇村、晨光村和祖塘村等共14个村社区发现,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了最靠谱的“调研搭子”,从细节传递温暖,用实在劲解难题,让这场关于老年人基本情况和中医药健康素养“知信行”的基层调研走得更稳、更暖。

image.png

图一为突击队合照

学生们的“主动求助”,打开双向奔赴的门

“一开始还担心会被拒绝,没想到刚说明来意,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拉我们坐下,泡了茶慢慢聊。”来自突击队的队员小樟回忆。我们此次的调研主题是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素养的 “知信行”分析,即老年人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程度、对中医药的信任状况以及在生活中运用中医药的实际行为。大学生主动找上门,看中的正是党群服务中心“接地气、通民心”的独特优势:这里有最熟悉村情的 “活字典”,能快速联系到村里的老人们;有能对接各方资源的“联络站”,可以找到懂中医药的村医等专业人士;更有帮我们打通调研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热心肠。

image.png

图二为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队员们交流

而对党群服务中心来说,学生们的“主动求助”也是一份信任。“学生们带着问题来,说明他们真想了解基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,咱们没理由不帮。”村支书的话道出了不少村干部的心声

从“问情况”到“深交流”,调研在互动中走深走实

大学生主动求助的背后,是对调研质量的较真。在隘子村,几位调研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素养“知信行”的学生发现,老人们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比较零散,自己走访时,老人们要么说得很笼统,要么因为陌生而不愿多说,总觉得“隔着层纱”。他们主动找到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:“能不能请您陪我们再去几户人家?您帮我们说说,大家可能更愿意讲实话。”

于是,工作人员带着学生们再次入户,用当地方言说清“调研不是添麻烦,是想更好地了解大家对中医药的了解和使用情况,以后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”,村民们果然敞开了心扉:“知道一些中药能治病,但具体咋用不清楚”“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肯定好,有时候会照着偏方试试”“平时身体不舒服,更愿意去村医那拿点中药,觉得副作用小”......这些掏心窝的话,让学生们的调研从“表面了解”转向“深入剖析”,最终的报告里不仅有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素养“知信行”的现状分析,还附上“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简易方案”—— 这份接地气的成果,正是主动求助与用心帮办的生动实践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图三到图六为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走访调研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图七到图八为队员在走访过程中为老年人测血压

求助之外,更有思想的碰撞与成长

“原以为只是来调研‘求资料’,没想到被反问了不少问题。”突击队队员小梁笑着说。在祖塘村党群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听完我们的调研课题后,指着村里的中医药健康宣传栏问:“你们觉得了解了老年人对中医药的‘知信行’就够了吗?他们在运用中医药时遇到的困难,比如看不懂说明书、不知道去哪买正规药材,这些问题该咋解决?”

image.png

图九为村卫生站的健康教育宣传栏

这句追问让学生们陷入沉思。随后,我们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牵线下,不仅采访了村里的老人们,还和村医进行了访谈。“是他们的点拨让我们明白,调研不是‘完成任务’,而是真要为提升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素养想办法。”小梁说。

image.png

图十为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带领队员采访村医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图十一到图十五为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队员们的部分合照

如今,在不少村子的党群服务中心“求助”与“相助”的背后,不仅是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,更是一场青春力量与基层温度的双向奔赴。从帮孩子寻回书包的焦急,到教老人操作手机的耐心;从为农户抢修收割机的及时,到给乡村孩童开辅导班的用心......这些看似细碎的互动,实则是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读懂“民生无小事”的生动课堂,也是党群服务中心用“开门办服务”的姿态,架起连接青年与乡土的桥梁。

来源|广州新华学院医路向阳突击队



推荐阅读: